郑州博物馆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郑州博物馆紧紧围绕郑州市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建设总目标和文化强市战略,聚焦“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建设,持续提升文物活化利用水平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博物馆的各项建设与发展。现就一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2024年重点工作
(一)党建铸魂,夯实思想根基
深化理论学习根基,筑牢思想坚固防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积极推进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研讨,强化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等制度,组织集中理论中心组学习研讨13次、支部委员会17次、党员大会6次、党小组会14次、主题党日活动13次,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规范支部建设标准,筑牢坚强战斗堡垒。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规范党组织设置、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在市文物局和党总支的指导下,成立了郑州博物馆总馆党支部,进一步强化组织功能,提升党建工作效能,为郑州博物馆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被市直机关授予“四强”党支部。精心打造“郑博薪火”党建品牌,强化“四强支部”创新引领、常态开展“四下基层”活动,深化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共同推进。狠抓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每季度风险分析研判,指定专人负责“三微一端”信息监管,利用“舆情通”监测平台实时抓取、分析、处理舆情信息,防范化解政治风险,守好意识形态阵地。
持续推进正风肃纪,全力打造清廉支部。履行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组织廉政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廉政党课、节前廉政谈话提醒、观看廉政教育片、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等,强化纪律规矩意识,筑牢廉洁自律思想防线。开展“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专题纪律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履职能力。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解决群众关心问题,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开门办展,创新办展理念
郑州博物馆始终致力于展览策划的创新,对内深度挖掘馆藏文物资源的内在价值,对外积极促进馆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策划推出了多个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展览。全年策划推出《晋国雄风——山西两周精品文物展》《丝绸之路·黄河:长河灵岩》《繁花似锦·豫见红楼——〈红楼梦〉数字艺术展》《天地之中 龙行龘龘——封曙光嵩山山水作品 历代嵩山石刻精拓展》《向大师致敬: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美术品展》《王之重器 赫赫其华——馆藏商代青铜方鼎展》《天工石影——馆藏石刻拓片艺术展》《锦绣・集祥——河南博物院藏织绣纹饰艺术展》等15个临时展览,馆藏文物外出参与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大河文明展》、安阳殷墟博物馆《王畿与四方展》等6个展览,其中包含参与了香港历史博物馆《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出境展览。《晋国雄风——山西两周精品文物展》精选山西地区考古发现的晋国文物150余件套,展现了晋国晋式青铜器的特色以及我国古代青铜文化的辉煌灿烂。《丝绸之路·黄河:长河灵岩》展览结合云冈石窟文物,辅之以云冈石窟第12窟(整窟高精度复制)等3D打印展品及相关研究历史档案等,为观众带来一场精美的石窟艺术视觉盛宴。《王之重器 赫赫其华——馆藏商代青铜方鼎展》围绕馆藏兽面乳钉纹青铜方鼎,透过兽面乳钉纹青铜方鼎,让观众走进郑州3600年前商朝的历史,探寻鼎文化蕴含的中华文明基因密码,认识和守护华夏文脉。《繁花似锦 豫见红楼——《红楼梦》数字艺术展》以清末画家孙温、孙允谟合绘的全本《红楼梦》绘本(国家一级文物)为基础,综合运用数字创新技术,深入挖掘《红楼梦》的故事主线与文化内涵,带给观众一场跨越时空的美学对话,这也是郑州博物馆首个光影数字展。《玉出中原——河南南阳黄山遗址考古发现成果展》荣获河南省文物局“2023年度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
(三)融学于趣,丰富社教形式
利用科技手段,不断提升讲解服务水平。累计接待观众约123万人次,共完成讲解9086场,推出金牌解说、AI导览等数字文旅智慧化讲解服务,通过制作分众音频和VR真人视频方式为观众营造沉浸式的游览体验,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参与各类讲解比赛成果丰硕,“大邑商杯”河南省第九届讲解员讲解推介活动2人分别荣获专业组和志愿组“十佳讲解员”,2人荣获“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员”和专业组“优秀讲解员”;“2024年度全省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荣获一等奖;“2024年‘强国复兴有我’宣讲大赛”荣获二等奖,“悦读新思想 奋进新时代”经典诵读活动荣获二等奖。
积极探索创新社教活动,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累计开展线上线下社教活动872场,服务观众700余万人,设计了“雅风文会·迎春”“博物馆充电站计划——生机勃勃的博物馆”“熠熠青铜 ‘晋晋’有味”探索之旅等社会教育活动,围绕《翰墨双壁》《郑地名人》《丝绸之路·黄河:长河灵岩》等主题展览推出了“郑博喊你来对诗”“晋国成语我来猜”“画笔下的云冈石窟”等创意活动,让观众在博物馆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充分发挥场馆基地作用,积极创新展示载体手段,与31家共建单位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主题活动,实现教育共赢、资源共享共建目标。积极参加郑州市教育局组织的2024年度郑州市中小学实践教育优质课评选,原创课程“出发吧!读玉少年”和“轻叩铺首衔环 重回悠悠岁月”分别获得郑州市2024年度中小学实践教育优质课一等奖和二等奖。
全面提升志愿服务工作,郑州博物馆志愿服务团队全年增至255人,累计服务时长1.3万小时,持续开展“指尖寻古·触摸文明”“郑博小剧场”“童讲早期中国”等志愿服务项目,其中“指尖寻古·触摸文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获得2024年河南省“文明探源我来说”优秀文明实践项目一类推介项目。
(四)守护遗产,传承文化血脉
坚守文物保护核心,不断增强管理效能。积极开展文物征集活动,新增汉代陶瓮、陶灶、现代通讯工具等各类藏品27件套;完成16件(套)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根据藏品管理办法要求,完成156件新定级文物藏品建档前期工作;开展公益鉴定、鉴赏咨询活动十余次;协助公检法系统涉案文物鉴定十余次,共计4300余件(套)。
(五)精益求精,打造学术精品
2024年,我馆紧抓学术研究工作,推进科研、出版、学术交流等方面高质量高水平成果产出,全馆近40人次参与或获得国家、省、市课题立项。
根据市委、市政府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部署,郑州博物馆立足本馆特色,展开多项研究。2024年完成1项国家课题(中国博物馆协会课题《博物馆线上展示模式与方法研究》)中期检查评估工作,成功完成了1项省级课题(《河南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立项,5项市级课题(郑州市社科联课题《加快推进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的对策研究》《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发展对策研究——以郑州博物馆为例》《郑州市博物馆之域建设与城市协同发展研究》,郑州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课题《郑州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博物馆国际展览传播城市文化形象研究——以郑州市域内博物馆为例》)立项。完成郑州博物馆科普读物《赫赫其华——郑州博物馆百件珍贵文物赏析》编辑出版工作;为更好发挥博物馆研究保护与教育传播职能,加快推进青年人才培养,深化藏品、展览、社会教育、数字化建设等业务研究,组织开展与中国文物报社《博物馆研究与传播》第二期专刊联合出版工作等;馆内专业技术人员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文章30余篇,出版专著《我国文物保护经费有效供给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28人次,其中在“亚洲艺术展览:中法新视角”国际研讨会和“守正创新 数实融会 智向未来”博物馆数智化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
促进研究成果及时转化,通过举办“郑博讲坛”等讲座,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文博知识、感受文化魅力的平台,同时增强了馆内职工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助力培养德才兼备文博人才。
(六)矩阵宣传,扩大传播效应
2024年,郑州博物馆通过9个自建新媒体平台与权威新闻媒体开展深度合作,形成高效协同的融媒宣传矩阵,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进一步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全年在半月谈、央广网、央视新闻、光明日报、河南日报等百余家媒体报道近2000条;联合央视新闻、大象新闻等媒体开展直播活动12场,累计观看690万余人;郑州博物馆自主运营9个新媒体平台账号共发布图文视频700余条,观看阅读量达770万余人次,各平台粉丝总量突破百万;近20条网络热门话题多次登上热搜榜单,引发讨论热潮,其中话题“郑州博物馆里过大年”阅读量超1亿,同城热搜榜第3名。《红楼梦》数字艺术展荣登“中博热搜榜——十大热搜展览”榜单。《郑州博物馆保洁阿姨即兴讲解》获得2023年度河南省博物馆“十佳案例”入围项目。
(七)文创引领,打造文创品牌
充分利用场馆空间资源,积极引入多元化的合作项目,为观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与20余家社会企业展开各项合作洽谈,完成拓印体验、4D影院、汉服妆造、《红楼梦》数字艺术展等7个新项目的签约,其中《红楼梦》数字艺术展也是郑州博物馆首个收费的数字艺术展;打造“繁花似锦 豫见郑博”中秋夜游等一系列融合体验活动;累计合作研发执扇执莲仕女图保温杯、商代兽面乳钉纹铜方鼎冰箱贴、龙纹丝巾、十大镇馆之宝明信片等200余款文创产品,完成“郑州博物馆”商标注册。今年成功入选河南省首批省级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
(八)数字赋能,提高管理水平
以博物馆数字化、智慧化建设为抓手,让数字赋能,全面提升郑州博物馆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助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打造全息文物展示系统和知识图谱系统,构建青铜系列文物知识库,上线运行“晋国雄风——山西两周精品文物展”。在上级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成立了河南省博物馆智慧化创新应用实验室,这也是全国首个省级智慧化博物馆实验室。受省文物局委托,对全省博物馆智慧化建设工作开展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助力全省博物馆智慧化建设。
在国家文物局公布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名单中,我馆申报的“以新质生产力提升管理效能 推动智慧博物馆实现新跨越”项目获得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奖;“数字郑博”在第十届“博博会”数智化专题展区荣获最佳数字展示案例。
(九)安全为先,压实责任担当
深入开展了“六查一打”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文物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生产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以及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落实全员安全责任制,组织签订安全责任书;开展全馆隐患排查、检查180余次,建立了隐患台账,做到对账销号,及时将问题隐患清零;组织全体职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并进行全馆消防应急演练,全年累计开展消防演练50余次、防汛演练8次、防盗抢演练6次,结合演练实际修订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开展“防灾减灾日”“火灾警示宣传月”“安全生产月”等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广大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文物安全年。
二、2025年重点工作
1.党建方面:持续助力“清廉文博”建设(2024—2026年),优化工作作风,增强能力素质;着力打造“郑博薪火”品牌,确保党建与业务工作同步提升,促进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2.陈列展览方面:持续推出原创特色主题陈列,加强馆际交流,举办临时展览。
3.社教讲解方面: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平,超额完成一级博物馆运营评估参观人数要求,优化讲解路线和内容,精心打造“郑博”特色教育品牌,做好志愿服务工作。
4.文物管理方面:加强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做好新库房文物调整和藏品档案整理工作,完成新定级文物的藏品信息采集、建档;加强藏品管理系统应用,做好功能优化、信息采集录入;持续做好文物保护修复工作。
5.学术研究方面:计划组织开展“郑博讲坛”学术讲座12期;编辑出版图书1册。
6.新闻宣传方面:新媒体平台账号计划发布图文视频500条以上;策划独立或联合直播活动10场;开展多品类的文创产品研发工作,推进知识产权和商标保护;引进更多品类的商业项目;启动河南省博物馆智慧化平台应用,推进郑州博物馆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
7.安全保卫方面:开展安全宣传和事故警示教育,全面增强安全意识,实现文物安全年。
Copyright郑州博物馆.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